1.上市成功率 Listing success rate
历史上,IPO平均过会率(过会数量/安排上会数量)70%左右,考虑撤材料的企业,申报成功率50%左右(过会数量/申报数量),但是上述两个比率均没有太大意义。
因为绝大部分拟上市企业基于行业整体原因、自身规范性障碍或者业务发展问题未能完成申报。
以融资中介的从业经验估算,如果把所有实际启动过上市的企业作为分母的话,实际成功的概率恐怕连5%都不到——中国证券市场搞了近30年,目前只有三千多家上市公司就是很好的证明。
2.上市费用 Cost of listing
上市费用包括中介费用与企业自身规范费用两大部分。
其中,中介费用包括券商辅导、保荐承销费,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验资费、律师事务所律师费、评估机构评估费、财经公关费用、信息披露费用等,总费用一般不会低于3,000万元,但其中只有三五百万元上市前支付,其余费用待上市后从募集资金中扣缴。
相对而言,企业自身规范费用因企业而异,且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往往会比中介费用要高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财务规范核算需要交纳的税费、社保规范缴纳增加的五险一金费用等。
3.上市时间 Time to market
上市需要经历规范运作与股改、材料制作与申报、审核反馈与回复、安排上会与获批、股票发行与上市几大阶段。
最近两年证监会对于IPO的审核已经基本实现了即报即审,如果非因企业自身的原因,一般报会后一年左右及可以上市;如果企业自身存在各种问题,可能拖两三年甚至更久。
另外,对于绝大部分公司而言,最不确定是往往是规范运作与股改的时间,此阶段短则几个月,长则数年都有可能,甚至很多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这个阶段就永远停止了。
4.利润要求 Profit requirement
实践中IPO上市的利润要求与法规存在较大的差异。
根据最新的监管理念,主板(含中小板)要求申报期最后一年至少8,000万利润、创业板至少5,000万利润;科创板要求至少10亿市值——大部分正常经营的企业相对应的需要一年三五千万利润。
上述利润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范运作之后(规范开展业务、缴纳税费、缴纳五险一金、运用资金等等)的利润,且需要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孰低的利润为准。
5.上市范围 Listing scope
经常有企业咨询融资机构,打算以部分盈利能力比较良好的业务板块上市,剩余盈利能力比较差的业务放在体外。
证监会近年来的监管理念是鼓励整体上市,对于存在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业务均需要纳入上市主体或者清理,甚至对于其他不太相关的业务也鼓励一块上市。
同业竞争是上市的红线,申报前必须清理(科创板虽然开了一定口子,但是也不建议轻易尝试);关联交易比例达到30%一般都会构成比较重大的上市障碍。